最近笔者又看了一遍电影《沉默》。这部影片初看似乎有些难懂,但如果认真思考揣摩,便也能够窥视其中的含义。这部电影的名字虽然叫沉默,但影片所探讨的却是关于“抉择”的问题。上帝有没有沉默常常是人所关心的,但上帝所关心的却是人在面对信仰时的抉择。上帝的沉默或许是对人的试炼,也或许是一个人成长需要去面对的回应。
《沉默》这部影片背景发生在日本德川幕府的时代。当时的德川幕府为了禁止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教,许多日本天主教徒遭受到了极其残酷的迫害。故事的一开始,有一位神父偷渡到日本,名义上这位神父要延续前人在日本的宣教。但是事实上,他更想要调查神学院的一位恩师,据传这位恩师已经在日本叛教。令人意外的是,在故事的结尾,这位神父与恩师在狱中相遇之后,他竟然也跟随恩师的脚步叛教了。若不了解整个故事所要阐述的主题,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令人不胜唏嘘。不过,若理解到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意涵,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彰显信仰的真义,尤其是所做出的抉择在表面上是违背信仰真理或伦理道德的行动,就会理解为什么故事的结局如此出人意料。
在故事中,当这位神父到了日本之后,他也受到当时日本政府的迫害,最终被抓然后被关进监狱。在监狱中,他不断听到牢房外面传来打鼾声。他一直想要找到这个奇怪鼾声的源头,直到他的恩师到监狱探望的时候才终于知道了鼾声的来源。原来,在监狱外,有人被穴吊处死。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死刑方式——受刑的人四肢被捆绑,吊在洞穴上,耳朵上打了孔,血液慢慢地流干。通常情况下,这种死刑方式的受刑者需要经历了许多的痛苦,在几天的痛苦折磨之后才会死去。死亡对穴吊的受刑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真的是一种解脱。在那时候,这位神父感受到了上帝的沉默。他心中不断地询问上帝,上帝为什么不愿意出手拯救这些受苦的人?然而即使他拼命祷告,上帝仿佛并没有听到他的祈求。就如同每个人在面对所有受苦的人,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,当感到自己无助、无法帮助人的时候,也会祈求上帝的拯救,感受到的却是上帝的沉默,因此神父对上帝渐渐失去信心和盼望。
当时迫害天主教徒的方式之一是所谓的踩绘。踩绘就是要求当时的天主教徒踩踏耶稣的像或者圣物。这对于当时天主教徒的信仰是一个极大的挑战,因为他们认为一旦踩踏这些圣像、圣物,这就是叛教,他们将不配成为敬拜上帝的人。
日本官员清楚地告诉神父,只要他透过踩绘的行动表达自己叛教,那被判处穴吊的三名天主教徒便能被释放。对神父来说,踩绘无疑是违背自己的信仰良心。而去监狱探望他的恩师提醒他,只有祷告才能够救他们吗?他让神父思想,如果耶稣基督在这里的话,祂会为了拯救他们而叛教吗?答案是肯定的,基督为了爱,他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,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,因此踩绘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神父面对抉择,要么照着自己的信仰良心,坚持不踩绘不叛教,要么就是学习耶稣牺牲的爱,即使可能会遭受唾弃离开神职也在所不惜。
神父所要面对的抉择,对于我们这些看故事的旁观者来说,似乎并不困难——踩绘只是形式上的叛教,只要自己的心不离开上帝就不算实质上的叛教。其实不然,踩绘时脚上所踩的是他用尽一生所追随的信仰,一旦背叛了,就如同失去生命一样。不过,就如恩师所说的“你不能用美丽的话来掩饰自己的软弱,你只是认为自己比他们重要吧!至少你认为自己得救是最重要的吧”。在面对关键的抉择时,完全显明了一个人的心思意念,即使赋予冠冕堂皇的理由,却也无法掩饰内心真正的想法。恩师一刀见血地提醒神父,他无法做出踩绘的决定,但并不是出自信仰,而是出自他个人的自私。
就如神父的恩师所说,你要做的,是至今没有人做过的最大的爱人行为,即使你可能会被故乡的所有的神职人员、天主教徒唾弃,甚至把你从神父的职分除籍。但是,比起这些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,那就是为了爱这些被穴吊的信徒,你必须做出叛教的行动。当神父提起勇气,抬起脚来,向耶稣的画像一脚踏下去的时候,上帝已经打破了祂的沉默,祂拯救了为义受逼迫的人。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神父并非没有为此付出代价,他牺牲了自己一直坚持、视若珍宝的信仰,就如同耶稣经历被钉十字架的痛苦一样。
而他们的共同处,就是为了爱人而牺牲自己。这说明了真实的信仰并不是单单追求自己的心灵平安,也不只是让自己得着益处而已。真实的信仰是在关键抉择的时刻,在需要完全牺牲自己的情况下,即使可能违背自己的信仰良心、道德良知,都愿意学习神父最后踩绘的勇气,真正实践爱人的行动,上帝也可能因此而打破祂一直以来的沉默。
这部影片可以让我们思考很多信仰问题。也许我们一直以来自认为必须坚持的那部分,到了关键抉择时,到了需要做出牺牲时,我们不得不去直面内心的自私与自我。跨越内心的种种障碍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只能说,上帝清楚知道我们生命的软弱之处是什么,祂有时会用沉默的方式鞭策我们、让我们成长。或许,在我们看来,有一些事情我们实在无法理解和面对。但上帝却需要我们在这样的绝境当中突破自己、破碎自己,真正活出信仰的奥义和真实的影响力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